阴阳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项签订的两份以上内容不一致的合同,主要分为以下特点:
核心特征 存在至少两份合同,内容存在实质性差异。 - 其中一份(阳合同)用于对外公示或备案,非真实意思表示;另一份(阴合同)为双方真实协议,实际履行依据。
法律性质
阳合同: 因非真实意思表示,通常不具备合同效力,仅作为行政备案或审查材料。 - 阴合同
常见场景 房地产交易:
买方与卖方为规避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费,签订价格差异较大的合同。 - 商业合作:企业为通过资质审查或获取政府补贴,签订虚假合同。
法律风险 除可能导致税务问题外,还可能引发合同纠纷、行政处罚等法律风险。 - 中介机构若明知或参与签订虚假合同,可能承担相应责任。
司法认定
依据《民法典》第146条,以虚假意思表示隐藏真实意思的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 但实际履行的“阴合同”可能通过证据链得到法院认可。
总结:
阴阳合同是规避法律与监管的产物,虽短期内可能为当事人带来利益,但长期来看风险显著,建议避免使用此类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