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论战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5-03-26 19:14:58 计算机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翻译

(一)背景与对话

1. 齐国军队在十年春天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向鲁庄公请命参战,乡人认为他无权过问,曹刿则认为当权者目光短浅。

2. 鲁庄公解释作战依据:衣食分配不均、信用不足、司法不公。曹刿反驳称,小恩小惠无法取信于民,只有坚守信用才能得到神灵庇佑。

3. 鲁庄公承诺会明察秋毫处理案件,曹刿认为这是他可以参战的依据。

(二)战争过程与取胜原因

1. 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欲击鼓进军,曹刿认为需等待士气积累,齐军连续击鼓三次士气崩溃,此时出击取得胜利。

2. 鲁庄公欲追击齐军,曹刿再次阻止,后通过观察齐军车辙混乱、军旗倒伏,判断其已溃败,于是果断追击。

(三)总结

曹刿强调“取信于民”“以情断狱”的治国理念,并通过“一鼓作气”的战术智慧,以弱胜强,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案例。

(注:译文参考《左传·庄公十年》,部分字词采用古汉语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