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一里长度是一个历史度量单位,其具体数值在历史文献中存在不同记载,但综合权威资料可得出以下结论:
主要标准
- 唐太宗时期以双步(左右脚各迈一步)为长度标准,规定“三百步为一里”,并结合“一步相当于1.5米”的换算关系,得出唐代一里约等于 454.2米。
其他参考依据
- 郭锜墓志记载“300步一里,一步相当于1.5米”,按此计算唐代一里为 459米(306厘米/尺 × 5尺/步 × 300步)。
- 不同文献因测量标准差异,数值略有不同,但454.2米是最为广泛认可的标准。
历史演变对比
- 秦汉时期一里约415.8米,隋唐时期略有增加至530-540米,明清时期进一步缩短至576米。
综上,唐代一里最标准的换算值为 454.2米,这一数据在多份权威资料中均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