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瓷砖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在釉料中添加抗菌剂
Ag 抗菌剂:通过在釉料中添加银离子抗菌剂,使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抗菌效果。但银系抗菌剂成本高且易变色。
光敏抗菌剂:如ZnO和TiO2等,这些材料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羟基自由基,具有高氧化能力,可以杀死细菌。但光敏抗菌剂的功效受光照条件影响较大,且高温稳定性差。
稀土抗菌剂:使用稀土元素作为原料,虽然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但成本及工艺要求高,且资源浪费严重。
复合抗菌剂:将多种抗菌剂复合使用,以提高抗菌效果和拓宽抗菌谱。
低温釉料和分段烧成技术
低温釉料:采用低温釉料以防止高温下抗菌剂的流失,从而保持抗菌性能。
分段烧成或二次烧成工艺:通过复杂的工艺过程,将抗菌剂固定在陶瓷表面,但工艺复杂且能耗高。
静电吸附和羟基作用原理
Cu2+负载至管状埃洛石:利用静电吸附和羟基作用原理,将铜离子负载到管状埃洛石的外表面,获得耐高温抗菌材料,进而制备抗菌釉料和陶瓷。
纳米技术
纳米釉料和表面处理技术:采用进口纳米釉料和微米级表面处理技术,提高瓷砖的耐磨度和防污性,同时结合活性氧抗菌机理,使抗菌瓷砖具有广谱性和高效性。
纳米氧化锌和氧化铜:通过纳米氧化锌和氧化铜粉末的涂覆和烧结,制备出具有抗菌功能的瓷砖。
纳米银离子技术:将纳米级的银离子成分融合到釉料中,并通过高温烧成,使抗菌剂与瓷器结合,实现抗菌效果。
光触媒技术
光催化粒子:在瓷砖表面涂覆光催化粒子,通过光照射产生羟基自由基,分解细菌和病毒。
蜡层固定:利用蜡层将光触媒粒子固定在瓷砖表面,以保持抗菌效果。
其他技术
磷酸锌抗菌釉层:使用磷酸锌作为无机抗菌材料制备抗菌釉层,并通过釉层表面填充抗菌防污纳米液的方法,低成本制备出具备长效抗菌功能的陶瓷岩板。
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来制备抗菌瓷砖。例如,对于需要高抗菌性能和稳定性的场合,可以采用纳米银离子技术和光触媒技术;而对于成本敏感且对抗菌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采用在釉料中添加抗菌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