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温储粮技术

时间:2025-01-19 06:29:49 技术杂谈

低温储粮技术是指通过控制粮食温度,使其处于15℃或20℃以下的低温状态,以提高粮食储藏稳定性和保鲜效果的一种储粮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有效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降低害虫和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延长粮食的储存寿命,保持其品质和营养价值。

低温储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自然低温储粮:

利用冬季自然冷源来降低和维持粮温。

机械通风储粮:

通过通风机将外界冷空气送入粮堆或将粮堆内的湿热气体排出,以达到适当低温。

机械制冷储粮:

利用制冷设备产生冷气,送入具有隔热结构的仓库内,为粮堆创造低温环境。

内循环低温储粮:

利用压入式内循环通风,将粮堆表层粮温较高的空气直接压入粮堆底层,平衡仓内粮温,防止结露。

低温储粮技术在现代仓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南方湿热地区和夏季高温季节,通过机械制冷等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粮温,确保粮食安全储藏和品质保鲜。此外,低温储粮技术还能减少药剂用量,降低药剂残留,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环境卫生。

需要注意的是,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仓房条件、粮食特性、经济成本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