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判断是否侵犯了软件权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实质性相似性
对被识别的软件与正版软件进行详细对比,包括源代码、二进制代码、用户界面等,检查是否存在大量相同或相似的代码片段。如果存在实质性相似性,可能构成侵权。
接触可能性
确认被告是否有机会接触到原告的软件。如果被告能够证明自己是独立开发的软件且未接触过原告的软件,则可能不构成侵权。但如果存在证据表明被告曾接触过原告的软件,增加了侵权的可能性。
排除合理解释
如果被告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来证明其使用的软件资料有合法来源,或者其开发的软件与原告软件有显著区别,则可能被认定为侵权。合理解释包括但不限于:被告能够证明其软件是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或者其软件具有独立创新性。
权利归属
确定原告软件是否享有著作权。只有当原告软件符合原创性要求(如代码、结构、界面设计等)且具有独创性时,才能被认定为享有著作权。
行为表现
未经许可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软件作品等行为,都可能侵犯软件注册权。
主观故意
侵权行为通常需要具有主观故意,即明知或应当明知自己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软件注册权。如果是过失行为,一般不构成侵权。
损害后果
侵犯软件注册权需要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果,如软件开发者的经济损失、市场份额的减少等。如果没有造成实际的损害后果,一般不构成侵权,但可能需要承担停止侵权等其他法律责任。
软件注册权的归属
明确软件的注册权归属于谁,通常是软件的开发者或合法授权的主体。如果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软件注册权,就可能构成侵权。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判断,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是否侵犯了软件权限。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寻求专业的法律意见,以确保判断的准确性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