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CAE软件与国外相比存在以下差距:
技术覆盖和应用领域
国产CAE软件在技术覆盖和应用领域上相对有限,尤其是在高端制造和复杂系统的仿真分析方面,与国际巨头如西门子、达索等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产品化及市场规模
国产CAE软件在产品化方面不足,市场规模较小。尽管近年来国产化率有所提升,但整体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数据显示,2022年国产CAE市场规模约25.9亿元,增速达18.8%,但国产化率仅为11%。
商业化开发
国产CAE软件在商业化开发方面不足,导致其市场竞争力较弱。国外厂商凭借长期的品牌建设和全球化的市场布局,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而国内厂商在这方面相对欠缺。
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国际巨头在技术研发方面拥有更为庞大且顶尖的研发团队和巨额的研发资金投入,而国内企业在这些方面相对薄弱。尽管国内在有限元分析、多物理场耦合等核心算法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市场认知度和用户信任度
国产CAE软件在市场认知度和用户信任度方面较低,多数用户更倾向于使用国外软件。这不仅影响了国产软件的市场份额,也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安全性和可靠性
尽管国产CAE软件在性能上逐步提升,但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一些用户反映,使用国产软件时存在数据不准确或系统不稳定的情况。
政策和市场环境
尽管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将CAE软件列为重点领域,并通过税收优惠、专项资金等方式鼓励自主研发,但国内CAE软件市场仍面临国际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
建议
加大研发投入:
国内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在CAE软件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CAE软件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国内软件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提升市场认知度:
通过市场推广和用户教育,提高国产CAE软件的市场认知度和用户信任度。
完善产品功能:
针对市场需求,完善国产CAE软件的功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加强合作与交流:
与国际先进企业加强合作与交流,借鉴其成功经验和技术,加速国产CAE软件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