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的调整过程通常遵循一定的技术路径和规则,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技术调整路径
位置A:DIF(差离值)上穿0轴后,创业板进入牛市。
位置B:第一次调整,指数横盘略微向下倾斜,DIF回归0轴后重拾升势。
位置C:第二次调整,指数再次横盘略微向下倾斜,DIF回归0轴后重拾升势。
位置D:第三次调整,指数继续横盘略微向下倾斜,DIF靠近0轴后重拾升势。
位置E:第四次调整,精确逃顶,通常在1410-1408.45点之间。
中期调整方式
创业板指数的中期调整通常采用a-b-c三段式调整,a段和c段的调整幅度较大,b段为整理阶段。
调整通常到年线附近,一旦大盘指数企稳,可以带动年线上行,并进一步带动半年线上行,从而减小长期均线与K线之间的乖离率。
成分股调整
创业板成分股的调整根据近半年日均成交额排名和日均总市值排名进行,每次调整最多不超过10%,即10只成分股。
调整步骤包括初始样本股排名、缓冲区原则、选取样本股等。
市场表现与调整
创业板的调整过程中,市场表现通常较为波动,但长期来看,调整结束后往往伴随着新一轮的上涨周期。
调整期间的支撑位和压力位对指数的走势有重要影响,例如2120点附近的压力位。
其他注意事项
创业板的调整不仅受技术因素影响,还受到市场情绪、政策变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投资者在调整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指数表现,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综上所述,创业板的调整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多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涉及技术面、基本面和市场情绪等多个方面。投资者在参与创业板投资时,应充分了解这些调整规律,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