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针对创业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涵盖财政补贴、税费减免、融资支持、创业服务等多个方面,旨在降低创业门槛、提升创业能力、优化创业环境。以下是主要政策内容:
一、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
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 高校毕业生、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从事个体经营可免收相关费用。
小微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减免登记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税收优惠政策
增值税减免: 大学生创业小微企业可享受3年按年扣减增值税、城建税等政策,限额为每户每年1.2万元。 所得税抵免
残疾人创业专项优惠:按比例安置残疾人企业可享税收减免。
创业补贴
高校毕业生创业可申请最高20万元贴息贷款,正常经营1年后可获一次性补贴。
农民工返乡创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可申请类似补贴。
二、融资支持
小额担保贷款
个体经营者可申请最高50万元贷款,其中10万元可贴息,额度根据风险分担确定。
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创业贷款额度提升至300万元。
融资渠道创新
推广股权众筹、投贷联动模式,支持特殊股权结构企业上市。
设立中央企业社会资本发起的“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专项基金。
三、创业服务与能力提升
职业培训补贴
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可获补贴,培训内容涵盖创业意识、项目策划等。
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品牌项目,提升创业者实践能力。
创业孵化支持
优化创业孵化载体服务,降低入驻门槛,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
推行重点项目跟踪扶持模式,对孵化期企业给予持续辅导。
四、其他配套措施
社会保险与人事服务
支持跨地区流动就业,推动社会保险跨区域转移接续。
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取消户籍、学历限制。
基础设施补短板
中央财政试点支持县域充换电设施建设,缓解新能源车充电难题。
总结
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和创业服务等多维度政策,构建全链条创业支持体系。重点群体(如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农民工)可优先获得专项扶持,同时政策注重提升创业者综合能力与创新环境优化。建议创业者结合自身条件,积极申请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