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羊需要掌握以下技术:
驱虫工作
定期进行体外驱虫和体内驱虫。一般每个季节驱虫一次,寄生虫频发的地区3-4周驱虫一次。体外驱虫可用药浴,体内寄生虫用拌料。注意怀孕的母羊应避免驱虫,但需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驱虫,以防怀孕期间感染寄生虫。
饲料选择与调制
选择最佳的杂交组合羊,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屠宰出肉率。
推广青贮、氨化、发酵等饲料调制加工技术,提高养羊的经济效益。避免直接喂食未经加工的草料,如玉米秸,以提高消化利用率和生长速度。
选址与环境
选择远离居民区和农田、水源便利、非主要交通要道旁的山林地带作为养殖地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围栏山林,实行分区轮牧,并种植牧草以备不时之需。
规模与经验
初学者应避免一开始就大规模养殖,建议从30~50只繁殖母羊开始,随着技术经验的积累再扩大规模。
种羊选择
选择体型大、繁殖力强、饲料转化率高、屠宰出肉率高的品种,如小尾寒羊、湖羊等,以及杜泊羊、澳洲白绵羊等公羊品种。
草料准备
舍饲圈养需提前准备充足的草料,以减少成本。注意草料的清洁和新鲜,避免因草料问题导致羊生病。
疾病防控
定期观察羊群健康状况,勤清扫、勤消毒,防暑、防寒、防潮湿、防缺水、防突然换草换料。注意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及时隔离病羊,防止疾病传播。
合理分群
按现有羊的年龄、品种、体况、性别等分群饲喂。设立产房舍、羔羊舍、育肥羊舍、母羊舍、公羊舍及隔离舍等,搞好各舍的设施配备护理。
配种管理
定期从外面引进种公羊,促进品种改良升级换代。对留作种用的公、母羊编号存档,记录配种时间、配种方式、产羔情况等,有计划地控制繁育交配,防止过度近亲繁殖。
人工授精与良种杂交
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种羊的利用率,减少种公羊的饲养数量。利用优良品种的种公羊和本地的基础母羊,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生产,提高杂交羊羔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科学断奶
小羊羔长到三到五月以后,开始添加饲草并断奶。锻炼羔羊吃草吃料,逐步增加草料摄入量,保障羔羊能够全能存活且长得快。
通过掌握以上技术,可以提高散养羊的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减少疾病的发生,确保羊群的健康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