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蝌蚪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址与建池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环境安静的地方建池,水深80—100厘米。
池中均匀种植浮萍植物,便于蝌蚪吸附。
蝌蚪放养前,要用生石灰或茶柏消毒后,再注入新水。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一般3~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时倒去2/3的水,再加注已曝气过的自来水。
水质要求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之间。
定期泼洒优碘或EM菌全池泼洒,保持水质稳定。
饲料管理
蝌蚪刚孵化出膜时,以卵黄囊为营养,此时期不用投喂饲料。
出膜4—5天后可供给少许蛋黄、豆浆及浮游生物等,但数量不宜过多。
20天左右的蝌蚪,可用较粗的饲料喂养,如整条死鱼、西瓜皮等,日投喂量为蝌蚪体重的10%左右。
随着蝌蚪生长,逐渐增加动物性饵料,如鱼粉、动物内脏等。
环境管理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水温保持在23~25℃,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在蝌蚪变态期,应在池中搭放一些木板等物协助变态幼蛙登陆。
定期检查蝌蚪的健康状况,防止外逃和病害发生。
肥水管理
通过向水体中添加营养物质,促进有益藻类和细菌的生长,建立适合蝌蚪生长的生态系统。
选择合适的肥水材料,如复合藻源,确保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40公分,每隔10-15天泼洒一次肥水剂。
饲养密度
根据蝌蚪的生长阶段调整饲养密度,10日龄每平方米500—1000尾,30日龄每平方米100一200尾。
通过以上几点技术要点的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蝌蚪的养殖成功率,使其健康生长并最终变态为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