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技术按什么分类

时间:2025-01-20 23:50:58 技术杂谈

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分类方式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按供电方式分类

无源RFID:标签本身没有电源,依靠读取器发出的射频信号提供能量工作。无源标签成本较低,但读取距离较短。

有源RFID:标签内装有电池,可以主动发射信号,读取距离较远,但成本较高。

半有源RFID:标签内装有电池,但电池只用于启动通信,信号的发射由读取器提供能量。

按工作频率分类

低频(LF):工作频率在100~500KHz之间,穿透能力强,但读取距离短,常用于动物监管、货物跟踪等短距离应用。

高频(HF):工作频率在10~15MHz之间,读取速度较快,穿透能力一般,常用于门禁控制、高速公路收费等中距离应用。

超高频(UHF):工作频率在850~950MHz之间,读取速度最快,穿透能力较差,常用于需要高速运动性能的应用,如火车监控、仓库管理等。

微波:工作频率在2.45GHz和5.8GHz之间,读取速度最快,穿透能力差,常用于需要高速运动性能的应用,如某些特定的工业和医疗领域。

按标签内数据注入方式分类

集成电路固化式:数据预先固化在标签的集成电路中,不可更改。

现场有线改写式:数据可以通过有线方式写入标签。

现场无线改写式:数据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写入标签。

按读取电子标签数据的技术实现手段分类

广播发射式:读取器通过广播方式发射信号,标签被动响应。

倍频式:读取器通过倍频方式发射信号,标签被动响应。

反射调制式:读取器通过反射调制方式发射信号,标签被动响应。

这些分类方式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以满足不同的识别距离、数据传输速度、成本预算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