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发放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直接发放
对于易变质的食品原料,如新鲜蔬菜、牛奶、面包等,通常在验收后直接发放到厨房,不经过储存环节。
食品成本管理员在计算当日食品成本时,需要从验收日报表中的直接发放栏目中抄录数据,但需注意当天可能无法完全消耗掉,因此需对直接发放、储藏室发放及厨房剩余原料进行统计以获得真实的成本数据。
储藏室发放
进货验收后当天不用的食品原料通过储藏室发放。
领料人需填写领料单,注明品名、规格、单位及申请数量,领料数量一般按往日消耗量估计并参考订单情况修改。领料人签字后,需经审批人员(如厨师长、管理员或餐厅经理)签字批准,没有审批者签名,任何食品原料都不可发出。
库管人员根据领料单上的数量进行组配,并在“实发数量”栏中填写实际发放数量,同时填写金额栏,汇总全部金额。发放完成后,库管员需在领料单上签字,证实原料已发出,并将原料交给领料人。
审批与签字
领料单必须经过审批签字才能生效。审批人员一般由各部门厨师长负责,贵重的物品要经行政总厨或餐饮经理等人签字。审批要求包括对领料单内容的认真审核,特别是数量的核对,以及审批签字的笔迹必须一致。
先进先出原则
发放食品原料时应遵循先进先出(FIFO)原则,确保先入库的原料先发放。
记录与审计
仓库管理员在发放原材料时需进行记录登记,并在完成后及时更新库存记录。同时,发料申请、材料核准、材料拣选、材料发放等步骤都需要详细记录,以便进行后续的审批和审计。
通过以上步骤,食品原料的发放工作不仅确保了食品的安全和卫生,还有效地控制了成本。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各餐厅或食品生产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对上述程序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发放过程的顺畅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