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险呼救响应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发出信号
第一时间通过手持电台呼叫、呼救器手动报警、照明灯爆闪、器材敲击发声等方式发出呼救信号。
使用手持电台呼救时,应使用战斗频道或紧急救援频道发出“呼救、呼救、呼救”的现场求救信号,每间隔5秒进行重复呼救,直至收到回复为止。
说清要素
收到回复后,应当立即将姓名、单位、所处位置、当前处境、空气呼吸器压力等情况一次性报告清楚,并与紧急救援小组保持联络。
主动待援
在具备行动能力的情况下,应当主动寻找避难层(间)、疏散楼梯间、靠外墙房间、承重构件下方等避难空间。
采取关门、射水、支撑等方式,堵截火势、驱散烟气、稳固结构,努力减少危险因素。
积极避险
待援时应采取深吸、慢呼的呼吸方式,调节呼吸深度、降低呼吸频率,尽量延长空气呼吸器使用时间。
当空气呼吸器气量即将用尽时,可利用阻燃头套进行“过滤式”呼吸,并采取低姿体位通过地面、缝隙获取空气等方法,最大限度延长生存时间。
此外,在一般紧急情况下,如有人突然生病或受伤,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拨打急救电话
独自一人时,大声呼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有第三者在场时,请他人帮助呼救、拨打急救电话,并正确报出家庭住址。
迅速转移伤者
将伤者移至就近安全的地方,避免进一步伤害。
快速分类和抢救
对伤者进行分类,先抢救危重者,并优先护送危重者。
实施快速营救,将伤病者放到通风处,遵循快抢、快救、快送的“三快”原则。
这些程序适用于各种紧急情况下,旨在确保及时有效的救援行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