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效期管理程序是一种旨在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管理过程,涵盖了药品从生产、储存、销售到使用的全过程。该程序主要关注药品的保质期和有效期,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监控和管理药品的效期,以防止药品过期失效,并确保药品储存养护质量。
药品效期管理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
责任分配
药库、药房及各临床科室均有专人负责药品效期管理。
药库为保管员,药房为药房组长,临床科室为药品管理责任护士。
药品验收与记录
药品验收人员在入库时,需在电脑上对药品批号和有效期逐一记录。
对药品配送企业所配送的药品,效期从配送之日起计应当在六个月以上;由药库配发到药房的药品效期应当达到距配发时间不少于三个月;效期低于三个月的药品原则上不得配发到药房,特殊情况需要使用的需报请科主任同意并对流向和使用情况密切监控。
药品存放与发货
药品应按效期远近依次或分开存放。
发货时应分清效期长短,效期短的先用。
仓库凭此核对,如发现不符,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确认后才能发货。
近效期药品管理
定义近效期药品为药品有效期前6个月的药品。
对于近效期的药品,仓库应每月填报《近效期药品信息表》报送科主任审批,交采购员处理。
采购员应按《近效期药品信息表》所列内容,将信息发到各临床科室,避免药品过期造成损失。
药品退货与回收
退货回来的药品,仓库收货人员或验收人员需检查剩余效期时间,并在验收回单上注明失效时间。
采购员要及时联系退回原供货单位。
监控与预警
医疗机构或生产企业应建立药品有效期监控系统,定期对即将过期的药品进行提醒或处理。
利用智能手机等操作平台,简化管理流程,建立智能预警机制,在商品临近保质期前自动发送提醒。
制度与流程
制定药品效期管理制度与流程,确保药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药品管理工作收受贿赂的处罚规定,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执行力。
通过以上措施,药品效期管理程序能够有效保障药品的质量与安全,减少医院损失,并提高药品管理的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