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在家里进行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开庭准备和宣布
书记员提前到达法庭,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宣布法庭规则和纪律。
法官入庭并报告庭审前准备情况,包括核对诉讼参与人身份和宣布开庭。
身份核实
审判长宣布开庭后,传唤被告人到庭,并核对被告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出生日期、文化程度等。
核实原告和被告的身份,确认是否对出庭人员有异议。
告知诉讼权利和义务
主审法官告知当事各方其程序上的权利和义务,并询问是否要求回避。
法庭调查
原告读起诉书,被告进行回答。
质证阶段,原告出示证据,被告回复,然后被告出示证据,原告进行审查。
法庭辩论
原告和被告进行第二轮辩论,可以互相提问,并由法官提出问题。
最后陈述
双方当事人进行最后陈述,表达最终意见。
评议和宣判
合议庭成员进行评议,审判长宣读判决,无法当庭宣判的应另定日期宣判。
需要注意的是,庭审通常在法院进行,除非有特殊情况如巡回审理或就地办案。此外,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
建议在庭审前,当事人应当充分准备,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按时到庭参加庭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