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教学是一种 个别化教学方法,它允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这些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别是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程序教学的核心原则包括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反馈等,旨在通过逐步引导和强化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程序教学的创始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他对程序教学的贡献在于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然而,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斯金纳的理论强调通过连续接近法,分小步子强化,每次强化的难度加大,从而由易到难逐步达到学习目的。
程序教学的实施通常需要借助于程序式的教材或者进行机器教学。教材内容按照逻辑系统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材料,能够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掌握知识。程序教学的模式有多种,包括经典型直线式程序、优越型衍枝式程序和莫菲尔德程序等。
尽管程序教学在20世纪50年代对中小学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但现代教育实践已经发展出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程序教学不再是唯一或主要的教学模式。然而,程序教学所倡导的个别化学习和及时反馈的原则仍然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