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攻击硬件的程序包括以下几种:
BIOS/UEFI病毒:
这些病毒通过修改或替换计算机启动时运行的BIOS或UEFI固件来植入恶意代码。它们在操作系统启动之前实施恶意活动,可以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启动。
硬件固件病毒:
攻击者可以通过植入恶意代码来感染硬件设备的固件,例如网络接口卡、固态硬盘、固件更新程序等。这些病毒能够实现恶意网络流量重定向或拦截等恶意操作。
USB病毒:
利用恶意USB设备或已存在的USB设备漏洞,攻击者可以将恶意代码植入计算机系统。当用户插入感染的USB设备时,恶意代码将被执行,进而操控硬件功能或感染其他设备。
FPGA病毒:
攻击者可以通过修改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中的配置文件或设计来植入恶意功能,使FPGA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恶意操作。
CPU微代码病毒:
攻击者可以利用CPU微代码更新过程中的漏洞,将恶意微代码注入到CPU中,实施硬件级别的恶意操作。
Stuxnet病毒:
这是一种攻击计算机硬件的病毒程序,通过从物理上破坏数据中心里的网络设备和存储资源来使业务陷入瘫痪。
键盘注入器和硬件键盘记录器:
这些工具可以记录用户的击键信息,并将其上传到云端存储,属于一种间谍软件。
USB Killer:
这种设备通过循环释放高压电流将设备烧坏,是一种恶意硬件设备。
这些程序通过不同的方式攻击硬件,导致数据丢失、系统损坏、硬件瘫痪等严重后果。建议用户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定期更新固件、避免插入不明来源的USB设备、使用安全软件等,以防止这些攻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