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程序工具主义

时间:2025-01-17 10:06:38 程序应用

程序工具主义是一种法律理论,它 强调程序在保障实体法实施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否定程序本身具有的独立价值和品质。这种思想认为,程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实体法的目标,即社会最大多数成员的幸福的最大化。程序工具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边沁,他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应用到法律裁判的分析中。

具体来说,程序工具主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结果导向:

程序工具主义偏重结果,认为程序是实现实体法的“功利”手段。它强调诉讼结果的重要性,认为只要结果符合目的性,程序的过程可以具有经济性。

工具性:

程序被视为实现实体法目标的工具,其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价值和品质。程序工具主义否定程序的独立价值,认为程序的价值在于其对实体法目标的贡献。

经济性:

在程序工具主义中,诉讼过程的经济性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它要求在满足诉讼结果合乎目的性的同时,尽量减少诉讼过程中的资源消耗。

程序工具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具有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它反映了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法律程序的一种理解和应用。

总结来说,程序工具主义是一种强调程序在实现实体法目标中的工具性作用的法律理论,它重视结果和经济性,而相对忽视程序的独立价值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