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程序,也称为“上诉审程序”,是指上级法院对当事人不服第一审法院裁判而提起上诉的案件进行审理的程序。以下是二审程序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全面审查
第二审法院应对原审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包括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
审理方式
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一般应当组成合议庭,并且原则上需要开庭审理。但是,如果经过阅卷和调查,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的,也可以径行判决或裁定。
上诉请求
当事人在二审中应当围绕上诉请求进行陈述和辩论,明确争议焦点。如果二审的争议焦点与上诉请求不一致,当事人需要在法庭上提出并说明理由。
证据和程序
当事人应当提交新的证据或者对原审提交的证据进行补充说明。对于原审未提交的重要证据,可以在二审中提交。
如果当事人认为一审程序存在违法之处,例如质证、鉴定、证人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在二审中提出,请求发回重审。
答辩期限
被上诉人在收到上诉状后,有15天的时间提交答辩状。答辩状应当针对上诉请求和理由进行回应,未提交答辩状的,可能会影响其在二审中的陈述和辩论权利。
调解和和解
在二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仍然可以进行和解或调解。如果达成和解,可以请求法院对和解协议进行确认。调解不成的,法院应当及时作出判决。
审理期限
二审法院应当在立案后3个月内审结判决上诉案,30日内审结裁定上诉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法律适用
二审法院应当依据法律和政策,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并明确责任,作出判决。在适用法律时,应当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原则。
通过以上几点,当事人可以更好地了解二审程序,并有效准备和参与二审,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建议在准备二审时,仔细审查一审判决的内容,明确上诉请求和理由,并准备好相关证据和材料,以便在二审中能够充分陈述和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