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程序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和活动。它旨在收集、分析和评估审计证据,以形成审计意见。审计程序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审计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
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确定审计的重点和关注点。
策划审计工作
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的时间、地点和人员等。
收集审计证据
通过检查、抽样、核对、计算等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包括财务记录、文件、报表、确认函、询问函等。
分析和评估审计证据
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其可靠性和有效性,从而得出审计结论。
编制审计报告
根据分析和评估的结果,编制审计报告,表达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规性的意见。
完成审计工作
进行审计工作的总结和归档,确保审计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复核性。
审计程序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计划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计划阶段: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
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确定重要性水平
分析审计风险
编制审计计划,包括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
实施审计阶段:
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
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形成审计意见
审计完成阶段:
编制审计报告
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
审计机关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
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作出审计决定或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
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主管机关
这些步骤和阶段共同构成了审计程序的完整框架,确保审计工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提供准确、可靠的审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