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走什么程序

时间:2025-01-17 06:13:45 程序应用

再审案件在受理后会经历以下程序:

再审立案阶段

再审案件立案阶段一般属于形式审查,主要审查提出再审申请是否在二年内,申请人有没有再审权利,提出再审的生效判决是否允许提出再审申请,申请再审的事由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再审的法院是否有再审管辖权,再审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等。

再审审查阶段

立案部门对再审案件形式审查符合要求后,会将案件材料分到合议庭,对再审材料进行实质性审查。再审审查的最终结果是下达再审裁定,要么是裁定再审,要么是裁定驳回再审申请。

再审审查阶段是再审程序的关键,它决定了案件是否会被裁定再审,即是否进入开庭审理阶段。再审被受理后,仅表示法庭已启动审查程序,至于是否裁定再审,还需根据审查结果决定。

再审审理阶段

裁定再审的案件,就进入了再审审理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裁定再审的案件,发生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是第一审法院作出的,再审案件按照一审程序审理,再审判决、裁定可以上诉;裁定再审的案件,发生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是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二审程序进行审理,再审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如果由原审人民法院再审的,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

再审宣判阶段

再审案件审理结束后,法院会进行宣判。再审后的判决、裁定为终审裁判,当事人不得上诉。

执行阶段

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后,如果认为符合规定,应当在立案后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并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

上诉和抗诉

如果当事人对再审判决不服的,可以进行上诉。如果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二审审结的,再审判决为终审裁判,当事人不得再进行上诉。

如果二审的判决生效以后,法院发现原先的审判有误,法院可以主动发起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

当事人也可以向法院或检察院进行申诉,由他们按照相应的程序发起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

建议当事人在再审过程中积极配合,提供充分证据与理由,争取听证机会,以增加再审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