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处理步骤如下:
保持冷静并收集证据
患者及其家属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的行为。
收集与医疗事故相关的证据,包括病历资料、医疗费用清单、证人证言等。
立即响应与应急处理
一旦发现医疗事故,迅速采取行动,评估事故对患者的影响,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与患者及家属保持开放、诚实的沟通,解释事故原因及补救措施。
详细记录事故经过,并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告,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报告上级领导并封存现场
报告上级领导,并立即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保护现场,保管相关材料,封存现场物品,以便后续调查。
医疗单位调查与处理
医疗机构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医疗单位组织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展开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必要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医患双方都有权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或共同向医学会申请鉴定。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调解及协助医患双方向医学会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
鉴定与处理决定
由医学会给出医疗事故鉴定报告。
根据《条例》规定的标准计算医疗事故赔偿基数,并计算赔偿总额。
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争议的,可以就处理方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善后处理与舆情应对
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协商赔偿等善后事宜,保持诚恳态度,尽力化解矛盾。
关注舆情动态,及时、准确发布信息,避免不实信息传播。
法院诉讼
如果对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不服,患者或家属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医疗事故得到公正、合理的处理,维护患者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