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诉讼需要遵循以下程序:
当事人申请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交恢复诉讼的申请。
申请书应说明恢复诉讼的理由和依据,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法院审查
法院会对恢复诉讼的申请进行审查,主要考虑撤诉原因、是否存在新的事实或证据等因素。
如果法院认为符合恢复诉讼的条件,会准许恢复;如果不符合条件,可能会驳回申请。
对方当事人意见
法院会听取对方当事人的意见和理由,综合判断是否恢复诉讼。
恢复诉讼程序
一旦法院准许恢复诉讼,案件将按照原程序继续进行。
诉讼期间在中止期间不计入诉讼时效,不会影响当事人的实体权利。
提交必要材料
当事人需要提交起诉书及相关证据材料,并按照法院要求填写证据清单。
法院裁定
中止诉讼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裁定一经作出,即产生法律效力。
待中止诉讼的情形消失后,当事人可以申请恢复审理程序,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职权加以恢复。
总结来说,恢复诉讼需要当事人提交申请及相关材料,法院审查并决定是否准许,之后案件将按原程序继续进行。在整个过程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撤诉原因、新证据和对方当事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