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审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提交政审材料
考生需要准备并提交一系列与政审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通常包括:
个人身份证明(身份证、户口本等)。
学历证明(毕业证、学位证等)。
工作履历证明(如有)。
无犯罪记录证明(本人及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三代人)。
个人征信报告。
未婚证明或无违反计划生育的证明(根据具体岗位需求)。
现实表现证明材料(应届生由学校及当地派出所出具,历届生由户口所在地的村、社区、街道及派出所出具)。
填写《考生情况登记表》
体检通过后,考生需要填写一份《考生情况登记表》,如实填写本人的思想政治、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等内容。
组织考察
考察组由两人以上组成,会提前与考生进行沟通,确定考察时间和地点。考察地点一般为考生原有单位(如有工作)、学校(针对应届毕业生)、社区(针对待业状态考生)。
考察方式包括面审和函审两种。面审是招考单位人事部门或市县人事局、组织部派专员到拟录用人所在单位实地调查访问;函审则是通过发公函的形式调取拟录用人的档案进行审查。
考察内容主要包括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作风正派等方面。
审查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
政审不仅关注考生个人的政治背景,还会对其直系亲属及其他关系密切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查。例如,若直系亲属存在刑事犯罪记录或较为复杂的政治背景,可能会影响政审结果。
综合评定与反馈
政审完成后,政审单位会汇总所有信息,形成政审报告,给出通过或不通过的结论。若考生政审不通过,通常会被取消入职资格,并反馈原因;通过的考生则进入下一环节,如体检或公示等。
实地考察与面谈
考察组会到考生所居住、工作、学习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并与考生本人及其近亲属进行一对一面谈,以核实考生的个人情况,了解其思想状况、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及遵纪守法情况。
撰写考察报告
考察小组会根据考察情况撰写考察报告,提出考察结果意见,并最终由政审工作班子审核,集体研究后确定政审结果。
公示
考核结果确定后,由用人单位通知被考核者,并进行公示,一般公示期为5天。
以上是一般政审程序的详细步骤,不同岗位和地区的政审流程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考生提前了解并严格按照要求准备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