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算的编制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下达目标
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预算期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企业预算目标。这些目标包括销售或营业目标、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目标和现金流量目标等,并确定预算编制的政策,由预算委员会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
编制上报
各预算执行单位按照企业预算委员会下达的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本单位详细的预算方案,上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
审查平衡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
审议批准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各部门修正调整的基础上,编制出企业财务预算方案,报预算管理层讨论。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或者财务预算目标的事项,企业预算管理层应当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修订、调整。在讨论、调整的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正式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草案,提交董事会或总经办审议批准。
下达执行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董事会或总经办审议批准的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财务预算管理层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
监控和调整
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预算执行情况检查和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预算的顺利实施。
预算考核和评价
预算执行结束后,企业需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这包括评估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差异及原因、分析预算管理的效果和不足等。
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企业预算编制的完整程序,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