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税务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是纳税人在开业、歇业前以及生产经营期间发生变动时,就其生产经营的有关情况向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书面登记的一种制度。包括:
领取营业执照后30天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变更登记: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后的30天内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停复业登记:采用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纳税人在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期限内需要停业或复业的,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税务机关审核后进行停业或复业税务登记。
注销登记: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需要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之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登记。
报验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当向营业地税务机关申请报验登记。
账簿和凭证管理
账簿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连续记录其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册和簿籍。
凭证是纳税人用来记录其各种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
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会计账簿、凭证等实行管理和监督。
发票管理
发票是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和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
税务机关负责发票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的管理和监督。
纳税申报
纳税申报是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内容,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书面报告的法律行为。包括:
纳税人按期如实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并按规定报送有关报表、资料。
网上报税:包括进项发票认证、销项发票抄税、打印开票清单、填列申报表、网上申报等步骤。
税款征收
税款征收是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标准和范围,通过法定程序将纳税人应纳税款组织征收入库的一系列活动。包括:
核定应纳税额。
税款入库。
减免税管理。
欠税的追缴。
税务检查
税务检查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的活动。包括:
选案环节:由税务稽查局选案科筛选要进行税务稽查的对象。
检查环节:组织稽查人员实施税务稽查,收集证据,制作《税务稽查报告》。
审理环节:对案件进行审理,作出最终决定。
执行环节:根据税务处理决定书送达当事人,要求补缴税款,并将缴款凭证复印件等资料交给案卷管理科室。
争议处理
包括必须复议的程序和选择复议的程序,适用于处理税务争议当事人的作为行为。
这些程序共同构成了行业税务管理的完整流程,确保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税收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