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雇人程序是指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时必须遵循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程序。这些程序旨在确保外国人在中国的合法就业,并保护双方的权益。以下是中国大陆地区外国雇人程序的主要步骤:
申请就业许可
用人单位需要为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具体程序包括:
境外在线申请《外国人工作许可通知》,原则上同意入境工作。
至我国驻外使、领馆办理Z字签证或R字签证。
至外国人工作管理部门申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
至公安部门办理工作类居留证件。
发布招聘信息与筛选面试
企业可通过当地招聘网站、社交媒体、招聘会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明确岗位要求、薪资待遇及工作地点等信息。
收到简历后,企业需根据岗位要求进行初步筛选,并安排面试。面试过程中,应关注应聘者的专业技能、语言能力、工作经验及文化适应性等方面。
合同签订与入职手续
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应符合当地劳动法的规定,明确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资福利、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等条款。劳动合同应以当地语言书写,并由双方签字盖章。
员工入职前,企业需协助其办理工作签证、居留许可等相关手续。这通常需要提供一系列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明、学历证明、工作经验证明等。
遵守法律法规
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若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行业主管部门前置审批的,需经过批准。
其他注意事项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用人单位必须与其就业证所注明的单位相一致。
外国人在发证机关规定的区域内变更用人单位但仍从事原职业的,须经原发证机关批准,并办理就业证变更手续。
外国人离开发证机关规定的区域就业或在原规定的区域内变更用人单位且从事不同职业的,须重新办理就业许可手续。
通过以上步骤,用人单位可以合法聘用外国人,并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建议用人单位在聘用外国人前,仔细阅读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程序办理各项手续,以避免因违规操作而引发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