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评估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阶段
成立专项评估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其中小组负责人应当具有5年以上工程管理经验的。
明确评估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和标准,了解同类工程的事故情况。
现场查勘评估对象的地理、水文、气象条件,收集工程建设有关资料。
总体风险评估
根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若有),以及类似结构工程安全事故情况,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分析本项目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施工中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确定项目总体风险等级。
专项风险评估
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III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应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和隧道工程可视情况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方法,分解施工作业程序。
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结合工序(单位)作业特点、环境条件、施工组织等致险因子,辨识施工作业活动中典型事故类型,建立风险源普查清单。
对风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估测,确定重大风险源及其风险等级。
风险辨识、估测、评价及控制
风险辨识:充分了解所需要研究的工程情况,收集资料,包括工程背景、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工程已有的研究报告等。
风险估测:使用比较精确的数学用语言对项目风险进行模糊性评价分析,并将施工风险等级确定出来。
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措施。
风险控制及应急预案: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的风险事件。
评估报告与审查
将风险评估报告及防护措施报上级单位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正意见。
经过上级部门及相关专家的评审,完善风险评估报告并严格执行。
定期检测与专项检测
定期对隧道结构进行检测评估,包括结构稳定性、通风系统、消防设施等的可靠性及风险分析。
应急检测
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应急检测以评估隧道的安全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这些步骤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类型、规模、环境条件及施工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