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葬礼的程序是什么

时间:2025-01-20 03:26:44 程序应用

中式葬礼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临终关怀与送终

在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会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一过程被称为“送终”,它体现了子女对老人的最后孝心。

移尸正庭

在老人临终前或去世后,家人会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这是为了避免灵魂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

报丧与讣告

死者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并告知开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要叩首。发布讣告是死者所属单位或家属向亲友或有关单位报丧时使用的通知或文书,通常包括死者生前职衔、死亡时间、直系亲属名字、殡葬时间及地点等信息。

入殓与整容

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并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通常情况下是逝者断气后立马进行,因为过了几个小时后,由于肌肉细胞死亡而导致四肢僵硬的现象,会影响工作人员为逝者穿寿衣。

大殓:当着逝者家属的面,将逝者遗体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

守灵与搁棺

守灵:在死者入棺之前或之后,家人会昼夜轮流守护在逝者身旁,以示服孝。这被称为“守铺”或“守灵”。

搁棺: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所以可能要停棺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棺的风俗在古代较为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居丧与吊唁

追悼会:一般在丧家所设的灵堂里举行。追悼会的主要程序有向遗体或遗像致哀、有关人员致悼词、奏哀乐、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等。

孝子孝女:在灵堂内,孝子孝女们按照长幼顺序分列灵柩两侧,长子因肩负重要责任,站在靠近棺木头部之处,负责接待前来吊唁的宾客,并致以答谢礼。儿媳和女婿则在稍靠后的位置,参与答谢。

出殡和下葬

出殡: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沿途有乐队吹打,并散发纸钱直到墓地。出殡时,队伍的排列严谨有序,孝子捧着遗像或骨灰盒,神色凝重地走在前列,次子等子女紧紧跟随,女儿、儿媳等女性亲属在后面,一路啼哭,尽显悲痛。孙辈跟在其后,队伍的最后则是亲戚和热心帮忙的邻居。

下葬:即把已封好的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即俗称的“摔盆儿”后出殡就正式开始。然后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沿途有乐队吹打,并散发纸钱直到墓地。

烧七

下葬后,亲属需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还有类似的叫魂、烧纸钱等活动,称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断七”,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

这些步骤体现了中式葬礼的庄重与肃穆,以及对逝者的尊重和对家属的慰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民族可能会有不同的丧葬习俗和流程,上述步骤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