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软件是否构成侵权,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以下是关键要点:
一、合法修改的情形
获得原作者许可 若修改前已获得软件著作权人书面许可,且按约定支付报酬,则不构成侵权。
合理使用原则
- 非商业用途: 为个人学习、研究目的修改软件,且未公开使用或传播,通常不视为侵权。 - 二次创作
二、侵权情形
未经许可的修改 任何未经原作者同意的修改行为,如删除功能、更改代码结构等,均可能侵犯修改权、发行权等。
破解或反制修改
通过技术手段破解软件(如去除广告、限制功能)属于侵权行为,即使未用于商业目的。
三、法律后果
若被认定为侵权,需承担以下责任:
停止侵害: 立即停止修改行为及侵权传播; 消除影响
赔偿损失:赔偿原作者实际损失或违法所得,且赔偿额不低于50万元;
赔礼道歉:在公众场合或媒体上为原作者恢复名誉。
四、注意事项
合同条款:软件开发合作中应明确授权范围,避免因条款漏洞引发纠纷;
登记保护:软件登记后,权利归属更明确,但修改仍需遵守法律规定。
建议修改软件前咨询专业知识产权律师,确保行为合法合规,避免因小失大。